首页 > 最新要闻

义县疾控提醒:做好五一假期传染病预防 发布日期:2025-05-06 09:25 浏览人次:105次

“五一”期间,亲友团聚和外出旅行增多,人群流动性增加,感染传染病的风险随之增大。南方省份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将进入流行季,肠道传染病也因气温升高进入高发期。此外,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蜱传疾病风险在山林地区不容忽视。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义县疾控中心温馨提醒:科学防控,做好个人防护。

01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头痛、肌肉痛及皮疹,重症可能引发出血甚至休克。南方省份因气候湿润、蚊虫孳生条件改善,5月后本土疫情风险上升;同时,境外(如东南亚、非洲等)登革热高发地区的输入病例也需警惕。


主要预防措施:

(1)家中定期清除积水(如花盆托盘、废弃容器),水养植物每3-5天换水并清洗根部。

(2)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或驱蚊剂,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在树荫、草丛逗留。

(3)出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登革热疫情,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区域;携带高效驱蚊剂、长袖衣物、防蚊喷雾等。

(4)旅行期间入住有空调或纱窗的住宿,避免夜间开窗。

(5)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立即前往当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02

肠道传染病

夏季高温易导致食物腐败,霍乱、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高发。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易在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暴发疫情。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疫情发生。症状以腹泻、呕吐为主,严重时可引发脱水。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

(3)若腹泻持续超过2天或伴高热、脱水,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以免掩盖病情。

(4)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0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及蜱虫叮咬防控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常见于山区、丘陵地带,症状包括发热、乏力、血小板减少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蜱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我国大部分地区4-9月为蜱活跃期,人被蜱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蜱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以及动物体表,人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或打猎可能会与蜱密切接触,在院子或社区里也会接触蜱。


主要预防措施:

(1)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应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等,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防止蜱叮咬。

(2)一旦发现有蜱附着在皮肤上,应尽快清除蜱,可用酒精喷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向医务人员咨询。

(3)如在清除蜱后的几周内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04

流行性感冒


全国流感的流行强度持续下降,5月份将回落至非流行季水平;但根据既往的监测结果,南方部分省份可能还会出现夏季流感流行季,流行峰值强度一般低于冬春季流行季,但假期人员流动可能增加传播风险,需持续警惕。


主要预防措施:

(1)乘坐公共交通或进入人员密集场所时佩戴口罩。

(2)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

(3)室内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居家休息,必要时就医。

来源:义县疾控中心

编辑:陈思霖

校对:李奇

主编:葛芯



评论


乖,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