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9岁的贾海龙,现任辽宁省义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教导员,从警28年来始终奋战在接处警第一线,累计处理警情万余起,参与抓捕犯罪嫌疑人1400多名,先后9次负伤。
“你们在后,我先上!”制定好处置预案,贾海龙猛地拉开房门,向屋里冲去。屋内过道空间狭窄,一把尖刀刺向他的脸。这惊险一幕,发生在2019年3月29日。送到医院后,医生发现贾海龙左脸颊伤口长达22厘米,距颈部大动脉不足2厘米。“手术做了足足5个小时,里外缝了3层,一共108针……”从那之后,贾海龙口腔左侧便失去了正常咀嚼功能,说话也变得有些含混不清。
2023年3月9日凌晨,正在值班的贾海龙接到警情指令,紧急赶往现场,发现一个醉酒的当事人情绪异常激动,手中还拿着刀。“我走进屋里,他盯着我脸上的伤疤,一下子愣住了,说‘你是那个受伤的警察’,随后不自觉地把手中的刀放下了。”贾海龙顺势上前控制了他,一场危机就这样化解。
处置警情时冲在前,服务群众上同样不落后。在义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一面锦旗,“为民排忧 情系百姓”8个字格外醒目。
原来,2022年农历大年初一,贾海龙和同事正在高速公路卡口值班。“一辆轿车突然开到我面前来了个急刹车,后排一个女乘客探出头来,哭着说她的孩子鼻腔吸入异物,情况危急,需要到锦州市里的大医院去诊治。”当时正处于雪后封路,贾海龙当机立断让他们坐上警车,亲自开车护送他们前往。正常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贾海龙仅用了40多分钟,孩子最终顺利脱离危险。
工作28年,贾海龙留下了20多本警务日记,记载了他经手过的摩托车抢劫案、现金被盗案、伤害案等刑事案件百余起。可日记中出现最多的却是“值班巡逻”4个字。“作为一名巡特警,工作中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巡逻执勤、维护辖区治安。”贾海龙说。
平凡坚守,更显担当。“一个巡逻值班24小时,需要人巡、车巡相结合。”贾海龙的搭档、巡特警大队民警赵旭介绍,“夏天烈日炎炎,穿着制式服装犹如蒸桑拿;冬天寒风凛凛,为防止双脚冻麻,需要来回不停走动。”
最怕碰上雨雪天。“这时需要协助疏导交通,因为穿雨衣会降低警服的辨识度,增加疏导难度,所以基本上不穿雨衣上阵,不一会儿就会全身湿透,后续发烧感冒是常事。”赵旭说。
除了工作,日记中记载或没有记载的,是贾海龙对家人深深的歉疚: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他主动报名赴川救援,可这时,儿子还没满周岁;儿子从小学直到高二,他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近几年最长的一次请假是母亲病逝,2023年5月11日的日记里只有8个字:“母亲丧事,误工三天”……
挥洒热血汗水,守护万家平安。如今,贾海龙虽然已经成为大队教导员,可他仍然抽出时间,下沉到一线参与巡逻执勤任务,脸上那道疤和身上的警服同样引人注目。今年49岁的高丽在县城商业中心区域经营一家旅行社已有10多年,见面总会热情地跟贾海龙打招呼:“看见大龙这身警服,心里就踏实!”
“啥是人民警察,就是老百姓遇到危险的时候,知道有警察在,就有平安在!”贾海龙坚定地说。
结束语:在平凡的岗位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用热血和汗水守护着万家灯火。贾海龙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位心怀梦想、勇于担当的人,让我们向贾海龙致敬,学习他那份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为义县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个人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陈思霖 校对:李奇 主编:葛芯